|
| |
| 福建重拳打击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 |
| 加入时间:2025-11-06 来源:中国环境app
|
| |
|
“没想到,还没赚到钱就栽了!”9月,福建省南平市建瓯查获一起涉嫌非法处置危险废物案,查封扣押疑似废旧电路板等危险废物约84吨。近年来,为牟取暴利,一些人铤而走险,藏匿偏远山村从事非法炼铝等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的行为,造成环境污染。
“对非法处置危险废物零容忍,发现一起打击一起!”福建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加大对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的打击力度。持续深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在执法办案过程中不断总结提升,完善制度机制建设,通过定期会商、联勤联动和联合培训等方式,紧盯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重要线索。
山地丘陵面积占福建省总面积约90%,特殊的地理环境为非法处置危险废物提供了客观的隐蔽条件。“这些窝点多藏于深山老林或伪装成养殖场,生产时间常选在夜间或凌晨。隐蔽性强,取证困难。”福建省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总队工作人员坦言,随着嫌疑人反侦查能力的提升,非法处置危废案件的查处更是难上加难。省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总队、省公安厅环食药总队多次组织会商、研判,健全完善上下联动、横向配合、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协作模式。
“马汶村有个炼铝窝点,散发出刺鼻的臭味。”4月,建瓯生态环境局接到群众举报后,立即赶赴芝山街道马汶村,发现一家非法炼铝厂存在生产痕迹,而嫌疑人已溜之大吉。为尽快固定证据、追查嫌疑人,建瓯生态环境局第一时间商请建瓯市公安局介入,对非法炼铝窝点实施封锁,并协同开展现场勘查与取证工作。“涉案物品42余吨,疑似危险废物。”建瓯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负责人介绍,案件移送后,公安部门通过一系列侦查手段锁定涉案嫌疑人身份及活动轨迹,为案件后续查处提供了清晰指向。“得益于公安部门的协助,我们挖到了更多、更大的‘瓜’。”环警联动,顺藤摸瓜,共同查获了房道镇、东游镇等4处非法处置窝点,有力打击了非法炼铝牟利行为。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非法处置危险废物3吨以上属于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可能构成污染环境罪。为此,省市县三级公安、生态环境部门密切协作联动,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断链条、追流向。同时,围绕危险废物的认定标准、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等关键法律问题达成一致意见,进一步统一执法尺度与认定标准。
“从以往‘单打独斗’,到如今多部门‘协同作战’,让福建在打击非法处置危险废物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省公安厅环食药侦总队负责人表示,将以此为契机,建立健全常态化合作机制,真正形成打击环境违法犯罪的合力,让案件查办更精准,更高效。
“梧浦村的偏僻荒地上有一辆可疑货车,正在排放刺鼻液体。”夜里11点多,漳州市龙海生态环境局接到举报线索后,立即派员赶赴现场,发现一货车尾部连接着管道,管口排放出的液体气味刺鼻。经现场采样检测,这是一种强酸液体。“这极可能是一起转移偷排危险废物的行为。”龙海生态环境局立即启动行刑衔接机制,商请公安部门协同调查取证,经调阅涉案车辆行车轨迹和开展司法鉴定,第一时间精准锁定涉案企业和非法排放危险废物违法行为,有力保障案件及时查处。
今年以来,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和公安部门联手打击非法处置危险废物,坚决斩断“黑色”利益链,共同侦破非法处置、排放危险废物案件11起,累计抓获犯罪嫌疑人20余名。(记者 魏然)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