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福建重拳打击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
加入时间:2025-11-06  来源:中国环境app  
 
  “没想到,还没赚到钱就栽了!”9月,福建省南平市建瓯查获一起涉嫌非法处置危险废物案,查封扣押疑似废旧电路板等危险废物约84吨。近年来,为牟取暴利,一些人铤而走险,藏匿偏远山村从事非法炼铝等非法处置危险废物的行为,造成环境污染。
  
  “对非法处置危险废物零容忍,发现一起打击一起!”福建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加大对非法倾倒处置固体废物的打击力度。持续深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在执法办案过程中不断总结提升,完善制度机制建设,通过定期会商、联勤联动和联合培训等方式,紧盯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重要线索。
  
  山地丘陵面积占福建省总面积约90%,特殊的地理环境为非法处置危险废物提供了客观的隐蔽条件。“这些窝点多藏于深山老林或伪装成养殖场,生产时间常选在夜间或凌晨。隐蔽性强,取证困难。”福建省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总队工作人员坦言,随着嫌疑人反侦查能力的提升,非法处置危废案件的查处更是难上加难。省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总队、省公安厅环食药总队多次组织会商、研判,健全完善上下联动、横向配合、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协作模式。
  
  “马汶村有个炼铝窝点,散发出刺鼻的臭味。”4月,建瓯生态环境局接到群众举报后,立即赶赴芝山街道马汶村,发现一家非法炼铝厂存在生产痕迹,而嫌疑人已溜之大吉。为尽快固定证据、追查嫌疑人,建瓯生态环境局第一时间商请建瓯市公安局介入,对非法炼铝窝点实施封锁,并协同开展现场勘查与取证工作。“涉案物品42余吨,疑似危险废物。”建瓯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负责人介绍,案件移送后,公安部门通过一系列侦查手段锁定涉案嫌疑人身份及活动轨迹,为案件后续查处提供了清晰指向。“得益于公安部门的协助,我们挖到了更多、更大的‘瓜’。”环警联动,顺藤摸瓜,共同查获了房道镇、东游镇等4处非法处置窝点,有力打击了非法炼铝牟利行为。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非法处置危险废物3吨以上属于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可能构成污染环境罪。为此,省市县三级公安、生态环境部门密切协作联动,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断链条、追流向。同时,围绕危险废物的认定标准、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等关键法律问题达成一致意见,进一步统一执法尺度与认定标准。
  
  “从以往‘单打独斗’,到如今多部门‘协同作战’,让福建在打击非法处置危险废物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省公安厅环食药侦总队负责人表示,将以此为契机,建立健全常态化合作机制,真正形成打击环境违法犯罪的合力,让案件查办更精准,更高效。
  
  “梧浦村的偏僻荒地上有一辆可疑货车,正在排放刺鼻液体。”夜里11点多,漳州市龙海生态环境局接到举报线索后,立即派员赶赴现场,发现一货车尾部连接着管道,管口排放出的液体气味刺鼻。经现场采样检测,这是一种强酸液体。“这极可能是一起转移偷排危险废物的行为。”龙海生态环境局立即启动行刑衔接机制,商请公安部门协同调查取证,经调阅涉案车辆行车轨迹和开展司法鉴定,第一时间精准锁定涉案企业和非法排放危险废物违法行为,有力保障案件及时查处。
  
  今年以来,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和公安部门联手打击非法处置危险废物,坚决斩断“黑色”利益链,共同侦破非法处置、排放危险废物案件11起,累计抓获犯罪嫌疑人20余名。(记者 魏然)
  
  
[农业] 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对农民收入贡献
[旅游] 旅游市场开启双11年度促销盛宴
[农业] 新疆富蕴县:阿勒泰羊产业升级助
[林业] 治沙又致富 闯出绿色路
[农业] 稳健机制筑牢粮安根基
[林业] 湖南汉寿:播撒防火种子 守护绿
[农业] 综合利用 盐碱地变丰产良田
[旅游] 超长假期或带火旅游市场
江西抚州绿水青山变幸福靠山
这片绿,不只是底色更是生活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画卷
江西抚州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产值
践行两山理念修复生态的铜陵经验
补短板巩固垃圾分类成果
年轻人消费回归理性 双11如何
部分城市机械车位长期闲置沦为摆
坑老陷阱花样百出 如何守好老人
四川多地蹚出秸秆五化利用新路子
武汉以设计赋能城市更新
着力打造美丽中国高原特色样板
漫步休闲街区 感受城市新变
创造乡村优质生活空间
文明之风 如何赋美乡土中国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