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论坛

 
别让价格欺诈寒了消费者的心
加入时间:2025-11-1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不久前,“‘双十一’没便宜”等话题登上微博热搜,部分平台和商家通过“规则调整”等方式搞起“价格欺诈”。许多消费者发现,除了遭遇“先涨后降”等“老套路”,还遇到了诸多“新花样”。

  “双十一”本是消费者共享的“购物盛宴”,商家通过各类优惠举措提升销量,消费者也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本是双赢的好事。但一些平台和商家却在价格上动起了歪心思,一边继续制定复杂的优惠计算规则、沿用“先涨后降”的“老办法”,一边费尽心思琢磨“新套路”。

  有电商平台“双十一”尾款通道开启仅1天就突然停止“限时补贴”,未付尾款的商品“秒贵”数十元,品牌方和电商主播都抱怨遭遇“背刺”;消费券默认不勾选,消费者在抢付完预付商品尾款才发现未享受最优惠价;还有消费者发现,此前“锁定优惠”的预售方式,实付价却比现货还高……层出不穷的“老套路”“新花样”让消费者直呼“防不胜防”。

  平台和商家在“双十一”搞价格欺诈,说到底是竞争逻辑出现了扭曲。当销量排名成了平台分配资源的重要参考、流量扶持成了商家维持生存的“保命手段”,“购物盛宴”沦为“流量战场”,价格欺诈就成了部分商家平衡成本与利润的畸形选择。长此以往,不但这些商家会“玩崩”自己的品牌口碑,诚信商家也难免在大潮中因价格偏高失去竞争力,陷入“随波逐流或被淘汰”的两难境地。

  “双十一”乱象早已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今年“双十一”前,多地市场监管局发布消费提示,引导广大消费者科学、理性、绿色消费,有效规避消费陷阱和网络消费纠纷。但要彻底整治“双十一”价格欺诈,仅靠提示还远远不够,监管部门要加强全链条防控,平台和商户也必须改掉用“短期流量”砸“长期饭碗”的毛病。平台有责任构建更为合理的优惠规则,让消费者看得明白、算得清楚;商家也要找回真诚的必杀技,把更多精力放在如何提升产品质量、优化售后服务上。

  摒弃流量收割的短视思维,重拾让利多销的惠民初心,这场陪伴消费者多年的年度“消费盛宴”才能走得更远。(尹思源)

 

[林业] 造林承包合同岂能成废纸一张
[林业] 森林法官多跑一公里守护绿水青山
[工业] 大范围寒潮来袭供暖保障如何
[工业] 车企亟待驶出极端营销怪圈
[农业] 清洁能源取暖 中国农民的新选择
[工业] 黑龙江将工业固废与工业噪声全面
[农业] 提升农村公路质量 还有哪些新举
[旅游] 一票游多日 助力深度游
江西抚州绿水青山变幸福靠山
这片绿,不只是底色更是生活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画卷
江西抚州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产值
践行两山理念修复生态的铜陵经验
手机套餐不应升易降难
多地推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
单次或套餐 你会怎么选
免密支付莫跟消费者玩捉迷藏
田间秸秆成山 电厂为何还喊饿
养老护理人才供给如何更好满足需求
特色产业绘就百姓增收实景图 激活乡村
看旧品新话老街
奋进十五五 共同描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城市更新 老钢都也能很宜居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