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GDP > 农业

 
土地回归大自然节律 农民拥有绿色增收源
加入时间:2025-11-13  来源:人民日报  
 

在托梅—阿苏市的一处环境友好型农业系统内,农民正在修剪棕榈树。温德森·阿劳霍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正在巴西帕拉州首府贝伦市举行。帕拉州位于亚马孙雨林腹地,是巴西近年来积极探索发展与保护并行的发展路径、开展一系列可持续农业实践的重点地区。近日,本报记者走进该州的农场、合作社与相关企业,了解当地农民、技术人员与政府部门如何协同发力,助力亚马孙地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农林复合系统带动生态转型
  
  在距离贝伦市约180公里的托梅—阿苏市,大片农林复合系统示范区绿意盎然。
  
  托梅—阿苏农业合作社技术员佩德罗·席尔瓦向记者介绍,这种模式让油棕、可可、木本果树、经济林木等作物相互补充,既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又能使退化的土地逐步恢复。“我们栽种的不仅是经济作物,更是一片可自我更新的生态林。农户不再为了种植单一作物而砍伐雨林,而是让土地回归大自然节律。”佩德罗说,目前,合作社正大力推广该种植模式,帮助农户以多样化种植替代单一作物依赖,带动区域农业生态化转型。
  
  在巴西,这种混合农业模式被称为“雨林农业系统”。今年2月,托梅—阿苏的农林复合系统被列入帕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植被覆盖率持续回升,农业系统的稳定性不断增强。“农林复合系统大幅提升了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当地农民埃内斯托·铃木举例说,阿萨伊树种对水分很敏感,但是去年当地遭遇旱灾时,依托农林复合系统营造的小环境,阿萨伊树的巴西莓产量保持稳定。
  
  在贝伦市近郊的孔布岛,60岁的多娜·内娜经营着一家巧克力工坊。2006年起,她利用岛上常见的可可果实制作有机巧克力,每逢周末前往贝伦城区集市售卖。2012年,内娜成立了公司。在帕拉州农牧业联合会的扶持下,她开始拓展多样化经营。“除可可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岛上的阿萨伊树、木薯等其他资源,实现全年稳定营收,同时助力岛上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娜说。
  
  田间地头的这些变化,是巴西在亚马孙地区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缩影。“生产者逐渐认识到,保护森林就是保护生产根基。曾经被视为‘义务’的环保行动,如今已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佩德罗说。
  
  绿色产业助力农户稳定增收
  
  可持续农业的价值,不仅在于生产方式的革新,更印证了生态保护与发展进步的共生关系。农户通过参与绿色产业获得稳定生计,成为亚马孙雨林保护的重要力量。
  
  帕拉州的登帕萨农业公司是一家拥有30多年历史的企业。近年来,该公司通过为无地农户提供土地与技术帮扶,鼓励他们种植油棕等,再进行收购、加工,既实现公司和农户收入的增加,又推广了环境友好型油棕种植体系。技术员罗贝托介绍,企业还引导农户在油棕树下套种木薯、西瓜等作物,通过科学布局实现一地多收。“以往,不少农民靠砍柴开荒维持生计;如今,通过科学规划种植,他们可在同一片土地上实现增收,无需再开垦新地。”罗贝托说。
  
  当地农民莱蒙多·利马将油棕比作“家里的绿色增收源”。油棕果实几乎全年可采收,农户只需按标准管护,就能获得稳定收入。利马介绍,此前许多无地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足100雷亚尔(1雷亚尔约合1.34元人民币),“那时大家几乎没有稳定收入,现在通过科学种植油棕,我家收入较以往增长了10倍。”
  
  企业还与巴西全国农村培训服务体系合作,开设农药安全使用、农村会计、农场管理等课程,帮助农民掌握科学管理技能。在孔布岛,内娜的有机巧克力产业直接带动数十名妇女就业,岛上还依托可可资源开发生态旅游线路,为当地人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在托梅—阿苏的林间,合作社不仅推广环境友好型种植模式、收购农户初级产品,还投资建设纸浆、榨油、包装等生产线,延伸产业链条。托梅—阿苏农业合作社主席阿尔贝托·奥帕塔介绍,目前合作社可以生产阿萨伊粉、大花可可、可可果渣、安迪罗巴油及相关化妆品、食品原料等,市场份额持续扩大。“生态友好型农业既让林地重焕生机,也让农民收入更具可持续性。”奥帕塔说。
  
  全国推行农村环境登记制度
  
  为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挑战,巴西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农村环境登记制度,为农场核发“生态身份证”。根据规定,所有农场需依法申报法定保留区与永久保护区。这一举措既帮助政府精准掌握土地使用情况,也为环境监测与生态恢复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巴西目前仍保持着六成以上的原生植被覆盖率,其中约一半分布在私有土地上。按照巴西法律规定,亚马孙地区农场需保留至少80%的森林面积,塞拉多地区为35%,其他地区为20%。“这虽是巨大挑战,却彰显了我们的坚定承诺。”巴西国家农业联合会可持续发展协调员纳尔逊·阿纳尼亚斯告诉记者,亚马孙生物群原生植被覆盖率约80%,其中相当一部分源于农户的自愿保护。
  
  纳尔逊介绍,目前巴西全国已有超过700万块农业用地完成登记,“这表明我们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农民已认识到,遵守环境法规是实现稳定生产的前提。”他表示,巴西农业数十年来经历了深刻变革,从追求产量增长到注重品质提升,再到如今以可持续性为核心,“农业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我们不仅要保障粮食供给,更要实现绿色优质生产。”
  
  为形成制度合力,巴西政府还制定了《适应气候变化和农业低碳排放部门计划(2020—2030年)》,与农村环境登记制度相配套。该计划鼓励农户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包括恢复退化牧场、推广农林复合生产系统、应用免耕技术与生物肥料等,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巴西政府还通过信贷支持、技术培训、科研合作等举措,为农业减排与生态恢复提供保障。“我们摒弃盲目扩张,转而注重提升生产效率。”纳尔逊说,“凭借科技赋能、知识支撑与责任担当,巴西有望在不破坏森林的前提下,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本报记者 宋亦然)
  
  

[工业] 黑龙江将工业固废与工业噪声全面
[农业] 提升农村公路质量 还有哪些新举
[旅游] 一票游多日 助力深度游
[工业] 车企亟待驶出极端营销怪圈
[农业] 守好从农田到餐桌每道关口
[农业] 以水破题 浙江用亲水圈勾勒出乡
[农业] 让更多西藏特色产品走出高原
[林业] 四川南充全力打造天府森林四库丘
江西抚州绿水青山变幸福靠山
这片绿,不只是底色更是生活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画卷
江西抚州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产值
践行两山理念修复生态的铜陵经验
多地推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
单次或套餐 你会怎么选
免密支付莫跟消费者玩捉迷藏
田间秸秆成山 电厂为何还喊饿
公文岂能东拼西凑
特色产业绘就百姓增收实景图 激活乡村
看旧品新话老街
奋进十五五 共同描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城市更新 老钢都也能很宜居
激活存量资源潜力 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