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GDP > 旅游

 
一票游多日 一举能多得
加入时间:2025-11-17  来源:新京报  
 

  “一票游多日”政策创造的时空弹性,也为中国旅游业各类创新场景的培育提供了必要条件。

  购买一张门票,游客就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多次进出景区。据《人民日报》报道,近年来,“一票游多日”制度在多个景区落地,通过文旅创新实践,助力深度游。

  比如,贵州安顺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推行“一票多日有效制”,黄果树景区、龙宫景区、天龙屯堡景区等门票有效期均延长至10天;2025年,安徽黄山风景区将“二次进山”升级为“多次进山”,游客能够在3日内多次进出景区,更便利地选择不同的游览线路和时间。

  事实上,“一票游多日”不仅是票务规则的简单调整,更折射出中国旅游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的深刻转型。这既是针对游客需求的精准回应,也为景区创新提供了更宽松的制度环境,可谓一举能多得。

  到今天,旅行从稀缺性消费转变为常态化生活方式,人们对旅游体验的期待也早已超越“到此一游”。“一票多日游”便给了游客更充分的时空自主权,降低了旅行焦虑,顺应了游客对旅行自由度与深度的双重追求,方便游客按照自己的节奏,甚至是天气、心情、体力等因素灵活规划旅游行程。

  “一票游多日”,还可能催生出更多的深度沉浸式体验。比如激活夜间经济,游客有机会在不同的光影条件下感受同一景点的多样性;也可以挖掘更多的小众体验,让游客有时间慢下来,到当地居民生活中,去用心体会一餐美食形成中的烟火氤氲。

  就这样,“一票游多日”推动游客从“一次性消费”转向“分段式体验”,从“标准化观光”迈向“个性化探索”,也将倒逼景区管理精细化、服务长效化、产品多元化,甚至有可能重塑旅游业的价值链。这无疑是对景区高质量持续运营能力的考验。

  同时,“多日票”驱动了从单一景点到复合场景的转变。传统景区的营收高度依赖门票,“一票游多日”则倒逼景区探索更多元的盈利模式,既要有从观景点到体验区的空间升级,也要有以分时段内容的差异化设计为表现的时间分层。

  实行“一票游多日”,绝非简单的票务制度调整,目标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落脚点是现代旅游业体系构建。其核心价值在于推动景区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以此构建更具持续性的旅游吸引物体系。

  “一票游多日”创造的时空弹性,也为各类创新场景的培育提供了必要条件。“小而美、小而精、小而暖”的旅游新场景,正在成为现代旅游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新场景、培育新场景、优化新场景、丰富和提升与新场景的接口,都有机会在“多日票”中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

  而其政策意义,还在于推动我国旅游业从传统发展范式向现代产业体系的转型。这涉及产业组织方式、价值创造逻辑和市场竞争策略的系统性演变。也要求包括景区在内的整个目的地体系从传统模式中挣脱出来,正视游客的高要求和世界范围内的强竞争,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以及整个旅游产业的系统优势。

  比如,打破景区间的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推动旅游产业集群有机整合。再如,推动利益分配机制创新设计,推动包括当地居民在内的相关方自发维护旅游环境并提升游客体验水平。由此从单纯追求规模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取向,从资源开发转向体验设计,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提升的道路。

  透过“一票游多日”这个微观切口,能够看到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旅游体系构建的更广阔前景。“多日票”价值的更多实现,关键在于各方主体找准自身定位、突破传统思维定式、建立新型协同关系。

  当管理部门、市场主体、游客群体、在地社区和从业者都能够在新的生态系统中找到最适合位置时,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愿景就有更多机会进入到现实中来。

 

[林业] 湖北发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林业] 湖北多地破题林改四问
[农业] 组团发展带动乡村共富
[旅游] 一票游多日 一举能多得
[林业] 安徽亳州筑牢林业安全屏障 守护
[林业] 造林承包合同岂能成废纸一张
[林业] 森林法官多跑一公里守护绿水青山
[工业] 大范围寒潮来袭供暖保障如何
江西抚州绿水青山变幸福靠山
这片绿,不只是底色更是生活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生态画卷
江西抚州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产值
践行两山理念修复生态的铜陵经验
手机套餐不应升易降难
多地推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
单次或套餐 你会怎么选
免密支付莫跟消费者玩捉迷藏
田间秸秆成山 电厂为何还喊饿
一个独具特色的城市发展样本
发展银发经济 守护稳稳幸福
城市治理需要更多多管局局长
养老护理人才供给如何更好满足需求
特色产业绘就百姓增收实景图 激活乡村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