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碧水行动

 
这里的珍珠有点绿
加入时间:2025-11-20  来源:中国环境app  
 
  清晨,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一片静谧。距华东国际珠宝城两公里处的新桔城村却已被摇橹声轻轻唤醒。
  
  村里河湖星罗棋布,水面泛着碎银般的光晕。白色球状的珍珠养殖浮标整齐划一,如五线谱般点缀其间。一片湖塘中,一艘小船来回穿梭,偶尔惊起几只水鸟。坐在船上的詹幼新今年72岁,同河蚌打了50年交道,如今在新桔城承包了上百亩湖塘养珠。
  
  “村里的‘开蚌一条街’火出圈后,大家比以前更忙了。中午有一群河南游客约好要来‘盲盒开蚌’,得趁太阳还没出来多捞些蚌上来。”站在岸边的詹幼新指着蚌塘说,这里的水一年比一年清,游客也越来越多,生意火得很,“这番景象,十多年前的我是怎么都想不到的”。
  
  山下湖这座人口不足3万的小镇,贡献了全球70%以上的淡水珍珠产量,是世界最大淡水珍珠养殖、加工和贸易中心。“当年,趁着行情好大家一哄而上搞养殖。”詹幼新回忆,高密度养殖和过量投饵投肥等,使得水体富营养化而浑浊不堪,当地生态不堪重负。
  
  发展不能鼓了钱袋毁了生态。为破解这一环境问题,诸暨于2017年出台淡水珍珠“禁养令”,让水质不达标的养殖户一律关停,山下湖珍珠养殖总面积随之从8000亩降至4200亩。
  
  政策倒逼下,养殖户们纷纷向绿色转型。詹幼新琢磨出一套“养殖系统”——借堤坝将蚌塘和旁边的水稻田隔开,养殖水过滤两道后流入稻田,经稻田净化后再流入附近河道。如此一来,发黑发臭的水不见了,许多同行前来学习取经。
  
  在山下湖,各类新型珍珠养殖技术不断出现。在浙江清湖控股集团养殖基地,一种智能生物链治水·靶向养殖技术让人大开眼界:通过电脑远程控制,事先培育好的藻类可精准输送到悬浮挂养的河蚌体内。“通过‘打点滴’的方式,让河蚌在水里‘吃喝不愁’,从根上切断了污染。”公司董事长郭伟锋介绍。
  
  “禁养令”出台时,郭伟锋作为一名技术员,尚在湖北洪湖蓝田开展滴灌养蚌课题研究。听闻家乡迎来巨大挑战,他觉得有了用武之地,便果断辞职到诸暨。
  
  经过不断创新和完善,郭伟锋的养殖技术可以让珍珠养殖的亩均产量从1000只提升到6000只以上,亩产值破10万元,且水质达标率100%。目前,这一技术已获十多项国家专利,并推广至全国多地,成功修复杭州红旗河、滨江西兴后河等黑臭水体。
  
  既要珠光宝气,也要一泓清水。更为生态的珍珠养殖模式,减少了养殖面积,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也让山下湖碧波荡漾。
  
  近年来,山下湖着重推广智能生态养殖,引进数字化水质监测系统,建成并投运珍珠养殖数据中心,同时抓住直播风口,以珍珠全链体验为纽带形成网红经济圈。2024年,山下湖珍珠全产业链产值达500亿元,共接待游客超280万人(次)。
  
  “河蚌本身并不会破坏水质,恰恰相反,它是蓝藻等藻类的克星,是清理河道、净化水质的天然卫士。山下湖以‘退’为进,通过‘壮士断腕’的政策倒逼,催生越来越多的新型生态养殖技术,并加以推广,不仅有效解决了环境问题,也为珍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上海海洋大学教授白志毅说。(何丹 王雯)
  
  
[旅游] 用细分产品满足银发群体旅游需求
[林业] 点绿成金碳路先行
[旅游] 首个旅游康养类水土保持生态产品
[林业] 宜昌首单鄂林碳票交易落地
[林业] 看湖南林业增收三原色
[旅游] 小城故事多:让更多宝藏小城焕发
[农业]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林业] 哈尔滨:以林为基兴产业以食为媒
森林可持续经营绘就两山转化重庆
内蒙古:绘就绿色发展画卷守护北
福建森林提质四大举措打造百姓幸
江西抚州绿水青山变幸福靠山
这片绿,不只是底色更是生活
旧衣回收为何变套路回收
让废旧动力电池变身城市矿产
从四本账说说消费和浪费
手机套餐不应升易降难
多地推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
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福州市民共建共享口袋公园
一个独具特色的城市发展样本
发展银发经济 守护稳稳幸福
城市治理需要更多多管局局长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