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水青山剪影(图片)

 
行进的海岸线 南大港湿地的生态守护
加入时间:2025-11-20  来源:央广网  
 

  渤海湾畔,微风拂过7500公顷的沧州南大港湿地芦苇荡,水波涟漪间,成群水鸟低空掠过。在这片被誉为“天然氧吧”的生态宝地里,一群湿地守护者正日复一日地守护着这片生态净土。

鸟瞰南大港湿地(央广网见习记者 张润摄)

  巡护员黄清港已在这片湿地坚守30余年。“湿地对我来说,就像自己的孩子。”作为最早加入巡护队伍的成员,他每天的工作充实而细致:巡查监测候鸟迁徙、排查生态隐患、清理湿地垃圾并时刻注意防火防盗。
  
  踏上黄清港的三轮车,记者沿着巡护路缓缓前行,感受两侧芦苇高过车身、水鸟不时惊起的奇妙景观。
  
  几十年的坚守,黄清港见证了湿地的美丽蜕变,也亲历了保护方式的革新。“过去东方白鹳只能在迁徙季少数月份见到,现在除了七八月份,其余时间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他欣慰地说,如今不仅鸟类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许多珍稀鸟类的停留时间也大幅延长,纷纷选择在这里安家落户、繁衍生息。
  
  人工巡护的脚步从未停歇,而科技力量的加入更让生态保护如虎添翼。为了更好地守护这份生态馈赠,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启用具备“ai声纹+ai影像识别”功能的科研监测一体化平台系统,对鸟类进行智能化监测。
  
  走进湿地监测室,显示屏上实时跳动着鸟类活动画面,巡护员轻点屏幕,便能清晰了解鸟类的种类、数量及觅食、繁殖情况。“这套系统可以对鸟类进行‘免打扰’监测。通过隐藏在各处的影像以及声纹监测设备,收集鸟类的图像和声音,再由系统进行处理,识别出具体是什么鸟,并进行分类统计。”南大港产业园区文化旅游局宣传科科长张景兴告诉记者,相比过去单靠肉眼观察,ai设备的效率和准确率都大大提高了。
  
  这些隐藏在芦苇丛、树梢上的“ai眼睛和耳朵”,与巡护员的脚步相辅相成,让南大港湿地生态守护变得更精准、更高效。
  
  作为河北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南大港湿地目前已记录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52种。今年10月,湿地更是迎来超过4000只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花脸鸭组成的庞大集群,这是该湿地有记录以来迎来的最大规模花脸鸭种群。
  
  从三轮车碾过的巡护路,到ai镜头捕捉的每一个精彩瞬间;从传统的人工观测,到智能化的监测体系,南大港湿地探索出的生态保护模式,不仅守护了渤海湾的生物多样性,更为滨海旅游、生态研学等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让海洋生态红利得到了持续释放。(记者李瑶 见习记者张润)

 

 

[旅游] 用细分产品满足银发群体旅游需求
[林业] 点绿成金碳路先行
[旅游] 首个旅游康养类水土保持生态产品
[林业] 宜昌首单鄂林碳票交易落地
[林业] 看湖南林业增收三原色
[旅游] 小城故事多:让更多宝藏小城焕发
[农业]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林业] 哈尔滨:以林为基兴产业以食为媒
森林可持续经营绘就两山转化重庆
内蒙古:绘就绿色发展画卷守护北
福建森林提质四大举措打造百姓幸
江西抚州绿水青山变幸福靠山
这片绿,不只是底色更是生活
旧衣回收为何变套路回收
让废旧动力电池变身城市矿产
从四本账说说消费和浪费
手机套餐不应升易降难
多地推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
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福州市民共建共享口袋公园
一个独具特色的城市发展样本
发展银发经济 守护稳稳幸福
城市治理需要更多多管局局长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