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宜宾探索环保服务新路径助企又便民 |
| 加入时间:2025-11-24 来源:中国环境app
|
| |
|
8月13日,四川北方红光特种化工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将印有“高效审批促发展服务企业显初心”的锦旗送至宜宾市生态环境局。这不仅是企业对生态环境部门优质服务的点赞,更是宜宾探索环保服务新路径的缩影。
近年来,宜宾市持续开展“3个100”服务活动——服务100个重点企业、100个重点项目,解决100个群众身边生态环境问题,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截至目前,已服务重点企业87家、重点项目86个,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110个,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绿色动力。
服务前移:思维导图破局
面对宜宾众多历史沿革复杂的老旧企业,宜宾市生态环境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的陈杨晗用一张张思维导图,厘清了盘根错节的生产线脉络。这些思维导图包含一张表格和一张关系图:表格梳理每条生产线的产能变化、环评类型与办理时间等关键信息;关系图则直观呈现生产线间物料关联,助力建立“一企一档”。
摸清家底后,宜宾市生态环境局对重点项目实行专人负责,将服务前移,提前研判选址与污染物总量控制等问题,既压缩了审批时间,也规避后续排污许可办理风险,为企业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针对专业性强的排污许可证更换工作,宜宾市生态环境局主动开展专题帮扶,组织定向宣讲与培训,并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查找问题、共商对策。
精准施策:专班“手把手”指导
对于四川北方红光特种化工有限公司的谭雅洁来说,今年夏天的排污许可证换证工作,让她记忆犹新。
这家始建于1965年的老企业,主要生产设备从最初的80多台增至如今的380多台,而排污许可证8月3日就要到期。“我们对换证没有经验,情况又复杂,光是梳理设备就要填无数张表。”谭雅洁回忆道。
转机发生在6月。宜宾市生态环境局组建的“业务骨干+专家+执法队员”专班直接进了厂区。他们不是在办公室听汇报,而是走进车间,检查生产流程,排查梳理生产设施及产排污情况。
“老师们手把手教我填表、梳理设备。”而此前,仅材料审核就可能耗时一个月。7月16日,谭雅洁提前半个月拿到新证。
刚柔并济:执法服务并重
宜宾市积极探索“监管+服务”新路径,构建“分类监管+包容审慎”的新型执法体系。
“我们强调精准执法,构建‘分类监管+包容审慎’的新型执法体系,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宜宾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段军介绍。依托智慧执法平台,宜宾对企业实施动态分级管理,将110家环保绩效优良的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实施“非现场监管”。
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宜宾推行轻微违法行为“首违不罚”。2024年7月,某公司因危险废物暂存间未按规定设置识别标志被查,经执法人员责令改正后,企业在3天内完成整改。鉴于其属首次违法且整改迅速,最终依法不予处罚。今年以来,全市已有12起轻微违法案件依法不予处罚。
执法之外,宜宾注重发挥“服务员”作用:一方面“走下去”送法入企,组建普法队伍开设“流动课堂”;另一方面,“请进来”会商协调,联合工商联等部门邀请企业家座谈交流。
对恶意违法、屡教不改的行为,宜宾坚决“亮剑”,今年以来,已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刑事立案7起,曝光典型案件4起。对主动绿色转型的企业则给予政策倾斜,积极谋划“十五五”生态环保项目93个,总金额超443亿元,树立“守法者受益”的鲜明导向。(李维 黄江兰 孙梦卿)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