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源节约

 
让无废清风吹拂广阔天地
加入时间:2024-11-06  来源:经济日报  
 
  “无废城市”正成为城市发展的风向标。“十四五”期间,全国1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8个特殊地区扎实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计划建设3700余项工程项目,投资超过1万亿元。
  
  城市烟火气,一边是热辣滚烫的生产生活,另一边则是时时刻刻产生的废物垃圾。全球不少城市都面临垃圾持续增长带来的治理困扰。既要发展,也要环境,两者之间如何平衡?“无废城市”提供了解决之道。
  
  “无废”并不是没有固体废物产生,而是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有助于智慧城市技术的应用推广,加快推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不断提升城市颜值,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江苏扬州从“无废工厂”抓起,破解“工业固废”难题,让城市更美更绿;上海打通了产业链,猪粪变生物天然气、厨余垃圾变绿色生态肥、废弃塑料变服装面料……一批多元“无废”场景让人们看到“无废城市”建设的巨大想象空间。
  
  “无废城市”建设是一项美丽而艰巨的工作,涉及主体众多、实施过程复杂,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尚未有效建立,固废资源化、无害化技术水平仍然较低,废弃物“变废为宝”之路还不顺畅;有的地方随意倾倒建筑垃圾,本该是沃土良田,却被建筑垃圾“霸占”;还有些人对利用废弃物再生原材料生产的产品存在一定偏见。
  
  与其他环境污染问题一样,固体废物问题的本质也是发展方式、生活方式问题。建设“无废城市”就要从起点入手,强化顶层设计引领,做好规划布局,建立责任清单,从源头减量。城市作为中心节点,每天都有大量商品物资流入、垃圾废物流出。如果能在物流源头做到合理减量,比如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可以大幅减少需要处理的垃圾。同时,“无废城市”建设离不开企业的积极作为,要鼓励企业应用模块化、集成化的绿色设计技术,开发寿命长、易回收的绿色产品。
  
  除了源头减量外,循环利用也是减少固体废物的有效手段。固体废物是污染物,也是资源。每天产生的城市废物中,有很多是可回收利用的资源材料,比如建筑废物中的废旧金属等。预计到2030年,我国固体废物分类资源化利用产值规模将达7万亿元至8万亿元,发展循环经济大有可为。为此,要进一步完善固体废物防治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鼓励企业积极探索废弃物循环利用新途径,推动建设产业链循环经济体系。
  
  把城市看作人的身体,工厂、社区、公园等就像是一个个细胞。只有城市治理精细到每一个“细胞”,整体的“无废城市”建设才会更有实效。让“无废”清风吹向更多地方,需要从个人做起,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复制推广好的经验做法,让城市变得更美丽宜居。(梁瑜)
  
  
[旅游] 旅游旺季,“飞”起来看风景成热
[工业] 高原湖城富矿精开驱动铝业新发展
[旅游] 跟着热剧去旅行 这些城市的剧中
[工业] 绿电赋能 新材料产业助力工业绿
[旅游] 推动医养旅居 助力银发族畅享诗
[林业] 贵州以绿为笔绘新篇
[林业] 四川荒漠化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林业] 百年接力,守护城市万亩林海
念好文旅经 乡村正振兴
“中国黄花之乡”:小小黄花如何
广州从化黄场村:黄皮打造乡村振
海南绘乡村振兴新图景:规划赋能
设施农业助农增收 五彩椒带来多
建材以旧换新促升级
防晒衣不防晒 亟待监管阳光破局
政府热线前的嬉笑 失守的何止是
重点工程建而不用 背后是管理躺
以旧换新拉动手机销量持续增长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物种新
我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逾80%
去新疆!畅游天山地理画廊
筑牢海上生态保护防线 强化海上监管整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