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态科技

 
甘肃以科技力量筑牢生态屏障
——承担“三北”工程两大标志性战役
加入时间:2024-06-11  来源:中国经济网  
 

  履带机器人挖坑机、压沙机、履带式沙障机……6月4日,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九墩滩光伏园区内,国家林草局科学技术司、甘肃省林草局和武威市政府共同主办科技助力“三北”工程林草机械装备演示活动。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活动集中展示了60多台防沙治沙、林草抚育、林草灾害防治等先进机械装备,是我国现阶段林草机械领域最新科技创新成果,也是支撑推动荒漠化综合防治的科技利器。
  
  近年来,甘肃省围绕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防沙治沙等重点领域开展重点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在民勤县老虎口、青土湖、青山段,古浪县八步沙,凉州区邓马营湖等区域建成不同类型的防沙治沙示范区,集中展示生物秸秆、生态垫、黏土沙障等治沙新技术、新材料、新品种试验示范20多项。
  
  甘肃是“三北”工程建设重点省份之一,自1978年启动“三北”工程,到2020年全面完成前五期建设任务,累计完成投资26.58亿元,完成造林绿化6790万亩;自2021年起开始实施“三北”六期工程建设。据了解,甘肃省初步谋划“三北”六期建设项目46个,总投资估算245亿元,是“三北”工程前五期投资总额的近10倍,初步规划造林种草压沙和成果巩固任务6500万亩。
  
  去年10月31日,在庆阳市环县山城乡田佛山治理点,甘肃省举办“三北”工程攻坚战首批重点项目开工活动,从河西走廊到黄土高原,新一轮决战荒漠化综合防治的大幕在陇原大地徐徐展开。
  
  “环县干旱少雨,造林防沙最大的制约就是缺水,我们想了不少土办法。”环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沈吉祥告诉记者,他们针对春季降雨量少,采取窖藏贮存办法,批量窖藏苗木,延长休眠时间,在晚春初夏抢墒栽植;针对冬春风沙影响,采取截干埋干覆土办法,降低苗木水分流失,解决抽条问题……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全流程组合式抗旱造林技术,苗木成活率提高了10%以上。
  
  围绕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庆阳在解决沙患、水患、盐渍化等问题上因地制宜、科学施策。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区,当地采用乔灌混交、针阔混交等树种配置模式,实行带状混交、行间混交栽植模式,提升林木防火、防病虫害能力;在毛乌素南缘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区,推行“工程固沙+人工造林”技术模式,逐步实现防风固沙长效化。
  
  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的民勤县,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绿洲沿线风沙线长达408公里,沙漠和荒漠化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8.18%。近日,随着气温升高,民勤县的沙生苗木到了管护关键期,民勤县退耕还林办公室主任姜莉玲奔走在各治沙点,与一线治沙群众共同守护这来之不易的绿色。
  
  梭梭抗风沙、耐干旱、耐盐碱,在姜莉玲眼里是治沙造林的先锋树种,她告诉记者,一棵小小的梭梭苗,看着不起眼,长起来可以固沙10平方米。
  
  在“三北”工程攻坚战中,甘肃省同时承担“三北”工程两大标志性战役。其中,5个市28个县纳入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是“几字弯”经济圈外唯一入围省份;河西5市20个县全部纳入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一年来,甘肃省完成综合治理任务1586.31万亩,其中,营造林305.96万亩,种草改良970.81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309.54万亩。
  
  在腾格里沙漠南缘、河西走廊东端的古浪县,经多年努力,到去年年底,当地已累计完成230万亩的沙化土地治理,县域内剩余的9万亩沙化土地将在今年逐步完成治理。
  
  在沙漠里奋斗了40多年的“林业英雄”、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说:“当初也不敢想象,能有今天的成果。国家生态建设的政策越来越好,这是我们坚持干下去的强大动力。”



[林业] 黑龙江总林长令聚焦林草资源保护
[旅游] 新疆文旅圈粉东南亚客商
[工业] 推动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
[旅游] 百花灼灼带火乡村文旅消费
[工业] 金观平:资本市场要服务好新型工
[旅游] 老年旅客将享更多优惠兑换火车票
[旅游] 宁夏:银发旅游列车再启程 助力
[农业] 山西祁县农文旅融合添动能 乡村
让绿水青山生金淌银
四川在绿水青山间奏响“两山”转
福建三明创新实践 同心共守绿水
让冰天雪地的热土创造金山银山的
让秦岭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今年以来我国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
以旧换新释放政策“扩围”的乘数
以旧换新拆机后强行压价 有违市
加码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应对财务造假新花样 投资者如何
古城如何活起来
美丽中国的绿色筑梦者
创新社区治理 加强社会工作
山东成武蹚出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城中村改造持续扩围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