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GDP > 工业

 
中国纺织业加速绿色转型
加入时间:2024-06-11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纺织行业的绿色发展已成气候。”在日前举行的“2024气候创新·时尚峰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表示,2005年,中国纺织行业开始在行业层面推动社会责任能力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创新实践;2021年,“时尚气候创新30·60碳中和加速计划”启动,一大批领军企业、优势集群推进落实减碳工作,共同为实现零碳产业的愿景而努力。
  
  在当前全产业链低碳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纺织行业着力通过创新行动,推动自身减排承诺与转型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社会责任办公室主任阎岩介绍,“时尚气候创新30·60碳中和加速计划”对加入的制造业企业和品牌企业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估,83%的企业提出了气候目标,超过50%的企业设定了“双碳”目标。而且,总结和分析显示出制造企业相较品牌企业展现出更强烈的气候雄心,其中93%的制造企业设定了气候目标,相对应的品牌企业比例是67%。除了“双碳”目标之外,更多企业还设定了其他多元化的气候目标,比如绝对的减排目标、强度减排目标以及可再生能源目标等,都在以量化的方式彰显纺织行业企业的气候雄心。
  
  截至5月底,已有23家品牌企业、42家制造企业加入“时尚气候创新30·60碳中和加速计划”,中国纺织行业加速绿色转型。
  
  作为中国传统优势产业,纺织行业涵盖了原辅料制造、纺织制造、服装生产等多个环节,是全球绿色发展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推进者。
  
  “纺织工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环境敏感型产业,推动纺织工业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对于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大意义。”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郑艳表示。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一级巡视员、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家顺说:“纺织行业作为使用植物纤维原材料的主要行业,是我国‘双碳’进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们需要大力推动纺织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提出,要推进重大低碳技术、工艺、装备改造应用,以技术工艺革新、生产流程再造促进纺织行业减碳降碳。
  
  陆新明表示,支持纺织行业龙头企业在供应链整合、创新低碳管理等关键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回收处理的全过程。推动纺织领域技术进步,加大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力度,尽快部署绿色低碳前沿和关键技术研究,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绿色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校长徐卫林说,绿色低碳涉及纤维、纺纱和织造等纺织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发展新型绿色纤维材料,可以实现化学纤维原料逐步摆脱对石油的过度依赖,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通过对158家企业问卷分析发现,多数纺织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具有较强的气候行动意识,采取了有效行动,并取得了减排成效。其中,近40%企业开展了碳盘查工作,近30%企业开展制定了气候行动目标和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超80%企业进行了绿色投资,超60%企业获得碳减排效益,超30%企业拥有减碳产品或服务。
  
  在孙瑞哲看来,从“数智转型”到生物制造,进而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嫁接融合,纺织行业正在形成新的模式与业态。衣物回收和再利用,租赁服务、二手交易平台等业态的不断发展,标志着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产业结构和消费市场孕育着新的潜力。



[旅游] 旅游旺季,“飞”起来看风景成热
[工业] 高原湖城富矿精开驱动铝业新发展
[旅游] 跟着热剧去旅行 这些城市的剧中
[工业] 绿电赋能 新材料产业助力工业绿
[旅游] 推动医养旅居 助力银发族畅享诗
[林业] 贵州以绿为笔绘新篇
[林业] 四川荒漠化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旅游] 广西爱店口岸客流同比增四成
念好文旅经 乡村正振兴
“中国黄花之乡”:小小黄花如何
广州从化黄场村:黄皮打造乡村振
海南绘乡村振兴新图景:规划赋能
设施农业助农增收 五彩椒带来多
建材以旧换新促升级
防晒衣不防晒 亟待监管阳光破局
政府热线前的嬉笑 失守的何止是
重点工程建而不用 背后是管理躺
以旧换新拉动手机销量持续增长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物种新
我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逾80%
去新疆!畅游天山地理画廊
筑牢海上生态保护防线 强化海上监管整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