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国内资讯 国际视野 增绿举措 碧水行动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绿色GDP 论坛
资源节约 创新发展 示范创建 地方故事 政策法规 生态科技 绿色产业 绿水青山剪影 视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GDP > 工业

 
我国迎来绿电更大发展空间
加入时间:2024-05-23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何七香
 

  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绿色电力交易专章(征求意见稿)》,绿色电力交易是以绿色电力和对应绿色电力环境价值为标的物的电力交易品种,交易电力同时提供国家核发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以更好体现绿色电力的环境价值。
  
  绿色电力交易一方面将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与需求侧用户直接连接起来,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可帮助企业获得相应的绿色权益,提高其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表现和“出海”竞争力。
  
  最初参与绿色电力交易的发电侧主体为风电、光伏发电项目。通过鼓励绿电交易双方签订多年期绿色电力购买协议,满足用户对绿色电力消费的需求,拓宽终端用户减排路径,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形成。
  
  我国于2021年9月7日正式启动了绿电交易试点,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启动的首次交易就达成交易电量79.35亿千瓦时。之后,随着我国绿电市场建设不断深入,相关制度逐步完善,交易规模持续扩大。
  
  但是,受新能源并未全部入市、绿电省间外送积极性不高、电—碳市场机制尚未打通等因素影响,目前我国绿电交易规模有限,市场化机制还不够成熟,主要面临以下挑战。
  
  市场交易不够活跃。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迅速发展,绿电交易呈上升趋势,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显示,过去3年全国绿电省内交易量呈倍数增长,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分别为6.3亿千瓦时、227.8亿千瓦时和537.7亿千瓦时。然而,我国绿电交易占市场总交易电量的比重仍然较小,2022年和2023年分别仅占市场总交易电量的0.4%和0.95%,市场活跃度整体不高。在供给侧,部分地方将新能源视为重要的优发电源,惜售明显,从而制约了新能源入市规模。在需求侧,受市场化价格机制不成熟等因素制约,加之绿电环境价值和绿色溢价的空间未真正打开,用户参与绿电交易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跨省区交易难度较大。根据相关政策要求,国内绿电交易采用“省间与省内强耦合、批发与零售紧连接”的交易模式。然而,我国绿电资源存在供需错配,太阳能、风能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而绿电需求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且需要大量电力消费作为支撑的东南部沿海地区。由于新能源供给具有较强的间歇性和波动性,这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新能源消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加之跨省区输电距离较远,较高的输电损耗成本需由用户来承担,因此影响了高耗能企业的需求。此外,我国电力外送通道有限及相关交易机制梗阻等因素,也进一步制约了跨省区绿电交易的规模化发展。
  
  电—碳市场协同力度不足。目前,我国绿电市场、绿证市场、碳市场尚不健全且相对独立,相关环境权益产品之间缺少有效衔接,绿电交易与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政策、绿证制度的对接问题尚未解决。电—碳价格传导链条仍存在梗阻,以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机制,以及通过碳减排激励约束机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的协同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与国际绿证的互认机制尚未落实。当前,我国绿证由于可追溯性不足、与碳市场协同力度不足等问题,导致其可信度和国际通用性受限。在绿电市场机制、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环境价值评估机制以及碳定价机制等方面,与国际相比仍有差距。
  
  作为国家层面统一出台的绿电交易指导性文件,《绿色电力交易专章(征求意见稿)》提出扩大跨省区绿色电力供给,满足跨省区绿色电力消费需求。对于绿色电力交易、省级交易规则、跨省交易等相关规定,建立灵活的合同调整机制,按月或更短周期开展合同转让等交易。这为推动我国绿电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以更大力度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还需多方发力。
  
  多措并举激发绿电市场活力。完善绿电交易市场化机制,推动形成合理价格曲线,优化绿电市场的准入规则、交易规则,推动绿电资源更好实现供需匹配。培育绿电经营主体,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从行政区域向主要高耗能企业延伸,引导更多中小企业积极参与绿电交易。加强政策支持,根据绿电消费认证和评级数据,研究出台激励举措,落实相应的金融支持和配套政策。拓展绿电环境效益的应用场景,新增交易品种,强化发售协同。进一步优化绿电交易、结算流程,提高绿电交易市场的活跃度和流动性。
  
  深挖跨省区绿电交易潜力。科学制定新能源合理利用率目标,尽可能降低新能源消纳成本和社会用能成本。加强跨省区绿电输送通道建设,拓宽临时消纳渠道,集合各类调节资源开展大范围跨区域消纳平衡。明晰省间与省内市场定位,优化省间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提升省内市场的平衡调节能力,确保省间市场与省内市场顺畅衔接,推动二者形成协同互补效应。
  
  促进电—碳市场协同发展。从顶层设计、政策体系和机制对接等入手,重点围绕环境权益的核算核查、数据互通、统一认证等环节,做好绿电、绿证与碳交易市场的衔接。进一步完善碳减排核算体系,及时调整电网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推动绿证制度与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机制、能耗“双控”、碳市场机制的有效对接,充分体现绿电的环境价值和绿色溢价。
  
  提升我国绿证的国际认可度。建立完善绿电绿证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加强合作交流,争取提高绿证国际认可度。明确绿证代表绿电环境权益唯一凭证的定位,加强绿证项目注册、核发、披露等全流程管理,避免数据造假和重复计算问题。推动国内绿色权益产品与国际认证监管标准体系对接,优化绿色项目环境属性开发机制,促进国际衔接互认,提高我国绿证的可追溯性和可信度。
  
  加强低碳统计认证工作。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的低碳互认体系并明确抵扣机制,进一步夯实减排数据统计核查、信息披露等制度基础。推动绿电、绿证和碳交易市场协同发展和数据共享,确保绿证开发、交易、使用、注销数据不可篡改和全程可追溯。通过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应用,实现碳排放数据和电力交易数据的实时监测、动态分析,加强绿电、绿证和碳市场联动发展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作者单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林业] 江西启动深化集体林改先行区建设
[工业] 水泥工业向绿而行
[林业] 从沙进人退到沙里掘金
[林业] 《福建省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将
[旅游] 重庆创新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
[林业] 宁夏出台深化集体林改实施方案
[工业] 中国纺织业加速绿色转型
[林业] 防风阻沙控尘 奏响扩绿兴绿护绿
盐碱荒滩也是金山银山
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
守青山叠翠 护碧水悠悠
低碳乡村映皖韵
以绿为基铸就未来之城
回收再拆分 旧产品进入新循环
循环利用 让旧手机变废为宝
念好旧空调回收生意经
宁夏:千人健步走倡导绿色低碳生
竹木秸秆拆出绿色高价值工业原料
超大型城市的美丽选择
山西积极推进美丽山西建设
开展政策环评 助力美丽中国建设协同共
筑牢美丽中国的大地之基
山东以地理标志保护运用打造区域发展金
  关于我们 版权及免责声明 投稿征集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站长统计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吉林省节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节约网 吉ICP备05008513号-24